关中人实在,出门从为空着手,尤其走女家,扎一担鲜火精巧的花糕,既显夸了娘家也,抬高了女儿的身价。久而久之,便成了一种习俗,这就是关中的花糕会,一种最热闹,最红火,更能体现黄土地人心灵动与拙朴的会。
“花糕”分开为“花”与“糕”。糕为面食所做,形如一只倒扣的面食,层层叠叠,每层夹有红枣、花生、桂圆、莲籽(或栗子),再配以红糖、芝麻、青红丝之类,取“早生贵子”之意。花就更是异态纷呈,溢彩流锦了,各家喜好不同,选择也就不一,有面食、蜡油、萝卜、绒缎...
做花是个细法活儿,手巧心细的人家,自己动的手;心粗手拙又极好体面的主人,便请来村上三五个老妇,炕头上盘膝而坐,嘴上闲不住,说上些
家长里短的话儿,手也不停,一边儿捏捏弄弄,刻刻划划的。待到花做好了,插于糕上,盛在特制的柳编篮中,团团簇簇,水水灵灵。的牡丹、芍药、海棠、玫瑰,杂似鸟、兽、蜂、蝶之类的吉祥物,或揉捏些个戏剧人物,个个活灵活现,憨态可掬。你真不能相信,粗朴的关中,也有这般玲珑心巧之人呢!
关中自古雄浑粗犷,在这黄土地上摸爬滚打的乡民,行事便放浪、粗豪,一个个爱显夸好张扬,远村为如近邻,有女出嫁,就有一路上挑来的花糕,本该从村西进,偏就绕到村东,从村南人,偏就挑到村纪,一街两行,投来许多欣羡的目光。“啧啧、绝了,绝了!瞧,那才叫水色色!”挑担人受了鼓舞,担儿悠了,腰身更悠,那姿那势,似扭秧歌儿。娃崽们爱凑热闹,一群一伙地追疥逐膈,手痒了,心动了,悄悄儿摘了一枝来,若被发现,挑担人也不愠不怒,只是爽爽地说:“莫慌,莫慌,还没到时辰呢”。说完,又洒一串朗朗的笑。
说实在的,这花糕送给女家,也就是让娃儿抢让大人品头论足的。谁家越抢得快,抢得早,自然女家欢喜,娘家人脸上也便生了许多光彩。